【棉花田有機農場】夏日的小驚喜-環頸雉

 


日常在棉花田有機農場工作中的某一天,我們驚喜的發現,農場內出現了稀客,更發現了幾窩珍貴的「環頸雉」產卵。

環頸雉Phasianus colchicus formosanus 屬於臺灣亞種,為保育類第二級,珍貴稀有、並有草地明珠的美譽,雄鳥顏色多彩而艷麗,以下腹兩側米白色羽毛附帶黑斑視為其特徵,而撫育後代的雌鳥在外貌上則較樸素。

過去,環頸雉普遍分布於台灣全島平原與丘陵,然而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生族群生存遭受衝擊,曾經廣布的大型雉雞,於2009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希望能對這珍貴的特有物種進行保護,在2016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出版的台灣鳥類紅皮書名錄中指出,調查了台灣鳥類627種,其中有6種已經屬於國家極度瀕危,環頸雉為其中之一,可能在10年之內面臨滅絕的危機。

環頸雉喜歡生活在平緩的地勢,但是近年來常被用作開發建設的預定地,以致近年來草生地逐漸減少,甚至消失,農地開發、道路開發,也造成環頸雉棲息、繁衍的困境,根據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生物多樣性調查,在西半部地區能觀察到環頸雉的次數,每年不超過一千次,族群數量不到一千隻且仍在減少當中。

環頸雉本身的環境適應力很好,喜好在農地裡覓食,主食為果實、穀物和種子,有時也會吃昆蟲、蚯蚓、蝸牛等小動物。因常常啄食農作物或農作物幼苗,使得農夫對環頸雉印象不佳,為了要保護自己的產出開始將環頸雉驅趕、甚至捕殺。

在環頸雉繁殖期,親鳥可能因農田修剪雜草、耕作時破壞、驚擾孵蛋的巢區,使親鳥不得不棄巢離開,使繁殖成功率下降。 而這些事情的發生,即是農法、耕作時程並沒有將環頸雉的繁殖生態納入農作的考慮因子之中。

【棉花田有機農場】

堅持有機種植 –不使用農藥、不使用除草劑

生態的堅持 –不毒鳥、不架設鳥網、不驚擾鳥類生物棲息

在採收時,遇到環頸雉下蛋孵卵,因環頸雉警覺性高易受驚擾,則不進行農耕活動,留給環頸雉安心孵卵的環境,於場內耕地留有生物棲息地。 與生態共存共榮是我們的堅持,感謝您支持棉花田,支持有機,與我們一起支持生態永續。

 

► 請訂閱我們 https://bit.ly/2E0ajOH

► 追蹤臉書專頁關注最新動態 https://www.facebook.com/sunorganism/

► 了解健康的有機生活 http://www.sun-organism.com.tw/
( 歡迎多多分享、按喜歡,你的支持是給我們最大的鼓勵 )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